-
近日,广东汕尾海警局组织执法员前往红海湾开发区黄旭华陵园和抗日合作军烈士陵园进行悼念活动。
海警执法员向黄旭华院士墓敬礼
阴雨连绵的天气,为悼念活动增添了一分肃穆。前来悼念的海警执法员在黄旭华院士的墓碑前献花、敬礼、默哀。
“此生属于祖国,此生属于核潜艇,此生无怨无悔”,刻在墓碑后石壁上短短的三句话,诠释着黄旭华为国奉献的一生。
黄旭华1926年3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少年时的他亲眼目睹日军在家乡狂轰滥炸,于是放弃了学医的想法,立志要造飞机、军舰抵御外来侵略者。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央决定组织力量自主研制核潜艇,黄旭华成为最早参与核潜艇研制的29人之一。为确保国家机密绝不泄露,他30年不曾回家,父亲直到去世,也不知道他所从事的工作。
黄旭华2014年荣获“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称号;2019年,荣获“共和国勋章”;2020年,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黄旭华于2025年2月6日因病医治无效,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回故乡”是黄旭华的生前遗愿,如今,这位远离家乡、隐姓埋名、深潜一生的老人,最终长眠在这片养育他的红色土地上。
“全国自强模范”汕尾海警局执法员林清平在参加悼念活动后说道:“作为海警执法员,我们与黄旭华看似从事着不同的工作,但在更深的层面上,我们担负着同一份使命,那就是守护这片蓝色国土的安全与尊严。每当海警舰艇划破海浪,我总忍不住想,在那幽深的海底,或许正有黄老参与设计的潜艇在无声巡航,构成了一道看不见的海上长城。”
黄旭华将“深潜人生”四个字诠释得淋漓尽致,这种沉默的坚守,与海警执法员的生活何其相似。多少个除夕夜,他们同样无法与家人团聚,只能通过视频传递思念;多少次危险任务,他们同样不能向亲人透露半分。黄旭华曾说:“我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这句话道出了海警执法员共同的心声——在国与家之间,他们选择了前者,不是因为不爱家,而是因为更懂得如何真正守护家。
海警执法员向抗日合作军英烈将士纪念碑献花
活动最后,海警执法员向抗日合作军英烈将士纪念碑敬献花环,并在党旗下进行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再次砥砺初心使命,不断强化理想信念。
文、图 | 记者 李晓雨 通讯员 张学涵
举报